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外埠參觀札記2

  感謝研習單位的安排及○○國小團隊的分享招待,讓我們今日可以貼近一所學校的現場,觀摩並省思學校經營,不論是在願景理念層面、課程教學層面、環境設施層面及資源整合層面都能有深刻的觀察與學習。
    我們也相信,學校的發展是個動態的歷程,經歷許多不同的校長與團隊、也有不同時期的挑戰與創新,自九十三年獨立設校至今,雖然還很年輕,已經歷任三位校長,相信在不同校長的手上,承擔的任務不同,面對的考驗也不同。從學校顯示出的認證評比或媒體報導,我們相信一路來快樂團隊的用心耕耘,但也觀察與思索,接著下來學校要繼續努力的方向,以供個人省思,或許這樣的觀察與反思的習慣,將有助於自己新接任學校時規劃未來改善方向。
九重宮闕參差見(盧宗回登長安慈恩寺塔
    ○○國小第一期工程於九十二年動工,至今尚不滿十年,是以整體建築新穎,規劃完整,色系協調;自大門向內看,學校格局開闊,校門簡單有特色,鋼構「樹芽」、「大樹」、「學校英文名意像」等都很美觀,引人駐足。但從綠建築的觀點來檢視,我們就會發現學校在透水鋪面、教室通風及採光、多樣化生態營造等都還有改善的空間。而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學校行政偏於外側,不易注意到操場的視線死角;多處易潑雨水地方,還要用雨遮補強;而當初興建時採用鐵製烤漆欄杆,目前已見鏽蝕;走廊穿堂多有密閉式,容易產生噪音回音;學校操場被建築群封鎖住,不利工程車或緊急時救護車進入,這將是危機處理時的致命傷。至於廁所,位在地下室而緊鄰操場的其中兩間,通風與採光不佳,且地面滿布泥土,尤其是排水孔附近,表示學生或教師會將操場上的塵土帶到廁所裡來。
百花簾下朝窺鏡(沈宇代閨人
    學校積極推動語文、閱讀活動,成立多樣性社團,以及發展學校特色課程及品格教育課程,也得到桃園縣健康促進學校及英語教育特色學校認證,不過很可惜的是這次的參訪,時間短促,在課程與教學的區塊上並沒有實際的觀察,所以無從品評。但在學校主要的展示櫥窗或彩繪裡,呈現的也不是語文教學成果。
    學校這次的安排,主要是在英語村。英語村已經在許多縣市推動設置,對象也多以全縣某些年級為主,大多是以一日內的體驗學習安排,可以當作縣市的教育政策推動,但要將其列為學校特色,是有些勉強的(學校特色應符合、教育、獨特、優質、普遍、永續等條件)。而這次我也相當認真的思考該校英語村對於該校教師課程設計、教師社群、教師專長養成、學生普遍能力的影響,但或許是因為自己學習的能力不足,在短暫的參觀中並沒有得到相關的事實佐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語村或許對學校是一個負擔,若是沒有積極的使用讓他在校內發揮相關功能,校內教師群將對其避之唯恐不及而採漠不關心態度。
    在校長領導學校團隊的部份,這次參訪只見到教務主任及英語村工作人員,所以也沒有就近觀察學校團隊的機會。
    從下車之後,我們一行人好像自由行旅客,隨意漫逛拍照;簡報時,新校長的相片在學校簡報中沒有更換、而校長報告理念與願景也沒有與學校相融合。在舒適的會議廳中,燈光開啟與麥克風擴音都出現不順;整體行程安排出現混亂,這些小問題雖無傷大雅,但渴能是個徵兆,若是已在組織文化中深根,那麼這樣的團隊就需要更很大的力氣來培能。我們在參訪的過程中,與該校的老師同學打到照面,或有會打招呼者,也有相當陌生的。
    操場中央的草地,在春雨三月,應翠綠如茵;而跑道旁雜草,也應清除清爽,這也是團隊中總務單位事所當然。
明日獨歸花路遠(李紳憶夜直金鑾殿承旨
    沒有一位校長能夠真正坐享其成,在前面歷任的成果上,現任校長有其責任積極面對問題,為學校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努力。一棒接著一棒,讓我們的孩子能有更好的品質。感謝學校如此的大方安排,讓我們學習,所以我也抱著感恩的心情,感謝○○學校所有付出的人。以上所言,只是為了提醒自己,在未來的工作路上,要能以品質為念,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