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更好的教育,是在不斷的調適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10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初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8.02.20
各位敬愛的同仁,新學期快樂:
追求創新向來不是讓教育更好的手段,調適才是。

1915年,約翰·杜威(John Dewey)大作明日學校(SCHOOLS OF TOMORROW)問世,這本小書中揭櫫了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做中學」、「教育即自然發展」等理念,也為1916年發表的《民主與教育》一書寫下序曲。這本書佔最多篇幅的,是描述了當時許多實驗教育學校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距今百餘年前的「實驗教育」與現今的實驗教育竟如此神似,甚至更為先進。當中最大共同之處,是在基於理念對生活的關心與實驗精神。

書中杜威說:「在傳統教育模式裡,學生學到的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一張地圖;不是全部的事實,而只是抽象的符號。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地誌學的一切知識,而是如何靠自己去學會它的方法。」這樣的提醒,放在今日,依然促進我們省思。杜威又說:「教學的內容並非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學會在必要時有創新知識的能力,這才是學校教學的真正目的。

我們十二年國教課綱,處處充滿了杜威的影子。

不論是課堂裡或是教育政策的改革,其目的都不是在創新,是在調適。為理念調適、為目標調適、為環境變遷調適。

這幾年,全國性大考的試題,確立了跨領域情境化閱讀理解的評量方向。是因應未來公民的養成需求,也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不只侷限於零散知識的記憶背誦,在教學上,除了取材於課本,更應該與生活有更緊密的結合,在學習經驗的安排上,要讓孩子有更多實際體驗、操作,透過身體與感官產生真實理解,深刻而能夠學習遷移的教學設計。

回到我們曾經共同討論過的學生學習圖像,再去解讀課本,透過共同備課,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對話,再來反思修正,會是我們最棒的專業成長歷程。

學校存在的價值在學習。很幸運的,能夠和各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印證學習共同體的同僚性發展或Vygotsky學習先發生在個體間,而後產生在各體內的學習主張。也感謝我們一起堅實的守護、創造孩子們的學習,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