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求變,是最好的應變


雲林縣公誠國小108學年度下學期期初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9.02.26)
各位敬愛的同仁:
    經歷了台灣自1945年以來首次的延後開學,學期伊始,我們仍然面對著許多不確定。很難預想到,武漢產生的病毒變異,透過輕忽的傳播,在短短時間內影響改變了世界上許多人的生活,甚至是奪取了性命。

    全球化已然形成,網絡彼此影響,蝴蝶效應加速,可以確定的是這世界的改變越來越快,然而教育呢?

    在政府宣布延後開學後,線上教學、自主學習等資源工具及方法紛紛被分享、討論,許多人在思考「停課不停學」的可能與方法。

    更關鍵的問題是,教學除了講述、除了排排坐之外,究竟還有多少樣貌?,我們應該還有還有哪些努力?學生的學習除了在教室裡的聽講,還有哪些可能?

    現在的教學風貌,大抵是從工業革命後追求效率的產物:將同年齡的孩子擠在一間教室中,用同樣的教材、用同樣的學習標準,用表面上最有效率的方法,將國家政府認為最該學習的知識切割成各個科目教授給孩子。從學習樣貌來說,百年來,改變不大。
    慶幸的是,教學科技、數位媒材以及真實生活世界都為我們追求改變提供了支持與可能,教師及教科書,早已不是學習的全部

    在這急遽產生變化的世界,期待孩子們有應變的能力面對未來,最重要的是老師具有應變的能力,應變的能力奠基在求變的態度與實踐。教學方式的改變建立在教學的自覺與自省上,透過我們對學生學習的觀察,不斷的求變;透過同儕間的相互學習,支持專業成長。

    福祿貝爾在人的教育》書中說:「所謂人的教育,就是把身為一種能夠有意識的轉變、思考、覺察生命的的人,對之加以鼓舞和引導,使他以自覺和自律的方式完整無缺地展現內在的規律,並指出加以達成的途徑和方法。」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全人教育中,教師的自覺與改變的重要。

    在學校「所有的老師照顧所有的孩子」信念下,我們的角色是引導、支持、陪伴每一位孩子學習,協助他們能夠面對不斷改變的未來,身為教師,勢必要從自我教學改變的勇氣與實踐開始,展現不同的學習樣貌,期待在我們社群的共學與教師自我覺查省思中,幫助孩子有更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