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在公誠,踐行公誠--雲林縣公誠國小108學年度上學期期初校務會議校長報告


各位敬愛的同仁:
   
我很喜歡我們的校名,他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個理念,是我們共同實踐的理念。
    公誠,「大公自誠」、「大公至誠」!進入公誠大家庭之後的每一天,我如斯提醒自己、省思自己。是不是以我們共同的初衷為念,能不能踐行我們共同的願景。公誠,是我們教育工作的價值,也是我們教育工作支持的力量。
    簡單來說,「公」指的就是「我們」、「COMMUNITY」或者稱之為共同體;「誠」說的是我們的衷心、本願、初發心。「公誠」兩字合起來,意思是我們共同的初衷,我們學校對教育共圖的期待。「公誠」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的目標,也是支持我們不斷前進的力量。在我們學校,我們共同的初衷就是「照顧好每一位孩子的學習」要實踐這樣的初衷,有三個要素不可或缺:「團隊」、「學習」與「承擔」。
    要照顧好每一為孩子的學習,勢必要透過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結合團隊的力量,在學校內有各種職務的分工,但分工不是我們的目的,合作才是。透過導師、各領域教師與各種行政職務的功能,結合家長,我們共同照顧好公誠的每一位孩子全方位的學習,凝聚團隊的向心,展現團隊的力量。因此必須「全體的教師共同照顧全體的學生」,在公誠,每一位老師都對每一位孩子有教育的責任。因為我們是團隊,在遇到教學困境時,沒有一位老師應該孤獨去面對;在遇到學習的困難時,沒有一位孩子應該孤獨的去面對。在團隊的氛圍中,人人是人人支持的力量,不論是在課堂或是行政的情境中。
    實踐我們的初衷,照顧所有孩子的學習,我們必須持續學習。學習是學校最核心的價值。從九貫一直到十二年國教課程都提示著我們:學校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問題,從問題困境中,我們找到教學成長的契機,從契機中,我們嘗試改變,在改變裡,我們省思再成長。教師的成長可以透過群體的力量,「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學校就是一個專業的學習社群,在同儕間建立起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的關係,以教師的專業承諾為我們共同努力的核心,聚焦在學生學習,以教學現場實務困境為我們學習的主要方向,嘗試促進學生學習發生的同時,我們也隨之成長,團體也隨之成長,這才是「教學相長」的意涵。當然,在這歷程程中,塑造了正向的同儕教學文化,同儕教學文化又在支持了我們的教學成長。
    全面照顧好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當中包含的的工作千頭萬緒,要每一位同仁在專業承諾下,主動承擔。我們知道,愛是理解、是相信、是關懷、是責任,因為愛孩子、愛教育,所以自然會承擔起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幫助孩子實現自我、開展孩子幸福能力的責任,因為,我們是老師!在孩子的需要中,看見我們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中,發現我們的價值。所以會願意多做一些,願意嘗試改變,願意提升自己。
    展望未來,學校將持續深耕四個主軸:發展學校正向的文化、形成相互學習的社群、耕耘多元創新的課程、經營聚焦核心的親師。這四個主軸,支撐著我們「照個好每一位孩子學習」的願景。
    迎接十二年國教課程變革,學生學習的樣貌也將有所改變,主動探究、合作互學與參與共好必須成為課堂情境中常見的日常實踐。過往以灌輸傳遞知識為主的「教刷術」(didacographia)模式教學,早已該轉變成意義生成、概念理解、建構詮釋的課堂,也就是我們期待以學習為主、相互聆聽的教學風景能夠成為我們公誠校園的常態。
    當然,要全面照顧好每一位孩子,與家長的合作共好不可或缺,學習聆聽同理,聚焦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效學習、良好習慣的建立,我相信,能得到到的支持,我們的教學工作會更順利、有效。
    很高興,有機會能與各位一同學習,也深深感謝在初來乍到的日子裡,已經從許多同仁身到學到許多。期許新學年我們一同努力。
   
在公誠,踐行公誠!祝福大家!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10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8.06.26


各位敬愛的同仁,感恩辛勞:
    對各位總是懷著深深的感恩。記得七年前,初到崙背國小,為校務的定下了四個主軸發展學校正向的文化、形成相互學習的社群、耕耘多元創新的課程、經營聚焦核心的親師。這四個主軸,支撐著我們「開啟孩子幸福能力」的願景,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以此自我評鑑,檢視這對這四個主軸我們做了多少,期許自己能再努力。

               從發展學校正向文化的角度看,正向文化源起於我們堅持照顧好每一位孩子的教育信念。每一個組織難免遇到到挑戰、挫折、衝突,正向文化展現出我們應對世界的態度,例如:創新、接受挑戰、勇於任事、承認失敗、欣賞成功、相信團隊、虛心學習、真誠關懷、傾聽他人、接受彼此的不完美。在我們的團隊中,我不斷地向各位身上學習到這些散發在我們校園中的課堂、活動以及行政互動中正向的特質。當然,我也必須承認,自己的修練還不足,還要再向各位多學習。
 
                 支持我們正向共好的基礎是相互學習的社群,這些年,透過社群的經營,我們共同聚焦在學生的學習,扎根課堂教學、設計課程、改變評量,真實的成長,在社群哩,很神奇的是:我們投入、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越是虛心,越是豐富,而且會發現,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然而,我必須提醒的是,以學年為主體的社群,必須跨學年、跨領域,打破行政與教學藩籬,從更大的整體脈絡來看待學生完整的學習。透過「全體的老師照顧全部的學生」的開放思維,才能夠周全的照顧到我們手頭上的孩子。

         在大家協力貢獻對課程的想像下,我們的校本課程持續的成形,我認為,課程永遠沒有完成式,不論在設計、執行或者是檢討修正階段,要不斷的從目標、教學歷程以及學生學習證據中,反覆慎思與省思。掌握十二年國教的探究核心要素,與生活情境緊密連結,形成真實學習。

        我們必須體悟,親師合作關係建立在一個核心、兩種立場的現實上,一個核心是我們都期待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然而彼此間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期待,只能從傾聽與溝通中建立信任、相互理解、欣賞尊重,經營良善的親師夥伴關係,讓家長與教師間也形成學習共同體。

        教師,是助人成長的工作,也是幫助自己成長;教師,看似以教學為主的工作,其實核心在學習很開心能與各位一起學習,自己成長了許多,感恩!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2019年崙背國小107屆畢學生業典禮校長致詞稿


隨著一連串的畢業前活動,今天,你們真的要畢業了!

這些天,我看著你們,不斷地試圖回想當初你們踏入一年級稚嫩的樣子,其實已經想不起來你們最早的模樣,但經過這六年,我真的很喜歡你們這一屆。

你們,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回憶:這一屆,有我教過一年的孩子;在你們二年級的時候,我也曾陪你們參加全縣的健身操比賽,看到你們努力練習,奪下佳績;這一屆,曾經在全縣音樂比賽展現自信與認真;這一屆,曾經有一班在教育處長長的公開授課讓日本的佐藤學教授讚不絕口;我也將永遠記得我們這一屆在運動會精彩的大會舞與勢均力敵的大隊接力。

我,希望能永遠記得你們,得到師長們一致肯定的你們。

今天,在你們即將畢業的日子,我有一份功課要給你們,這項功課,要你們用一輩子去完成,這份作業,未必能得到掌聲。但我相信,只要你們用心去做,這是一份給予幸福的功課。這份功課是:我要你們用智慧去實踐愛人愛己」。

你們每一位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讓世界更美好的力量。

愛,是你們開啟神奇力量的鑰匙。

愛包含幾種基本元素,分別是:關懷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

先說愛己。
我要你們永遠記得,要學習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心靈與求知。懂得愛自己的人,是會保持健康習慣,注意情緒,保持好奇求知的人。
請學會對自己的負責,謹言慎行,謙虛待人,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是自己終身的責任。
要尊重自己,維護榮譽,抗拒誘惑,堅持正確的事,做好自己的主人。
學習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欣賞自己,並且相信自己有無限成長的可能。

再來,我要你們學會愛人。
一樣是包含照顧關懷、責任、尊重和了解。
學習理解、同理他人。學習欣賞、接納尊重每一個與我們不同的人與想法。傾聽與對話,用一顆溫柔的心面對世界。

在每個人身上,看見我們的責任。關懷、照顧,學習付出,讓世界因為有我們而更美好。

這是一份讓我們終身幸福的功課。給你們的功課,沒辦法抄襲,沒辦法複製,但是我早就給了你們參考的範本,就是在你身旁陪伴了你們兩年的老師。

你們是幸運的,身上有許許多多人的愛,帶著這些愛與祝福,我相信你們未來,如同今年的畢業歌曲----逆風翱翔」一樣,有無限的天空,任你們展翅翱翔。

祝福大家   我愛你們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更好的教育,是在不斷的調適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10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初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8.02.20
各位敬愛的同仁,新學期快樂:
追求創新向來不是讓教育更好的手段,調適才是。

1915年,約翰·杜威(John Dewey)大作明日學校(SCHOOLS OF TOMORROW)問世,這本小書中揭櫫了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做中學」、「教育即自然發展」等理念,也為1916年發表的《民主與教育》一書寫下序曲。這本書佔最多篇幅的,是描述了當時許多實驗教育學校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距今百餘年前的「實驗教育」與現今的實驗教育竟如此神似,甚至更為先進。當中最大共同之處,是在基於理念對生活的關心與實驗精神。

書中杜威說:「在傳統教育模式裡,學生學到的不是整個世界,而是一張地圖;不是全部的事實,而只是抽象的符號。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地誌學的一切知識,而是如何靠自己去學會它的方法。」這樣的提醒,放在今日,依然促進我們省思。杜威又說:「教學的內容並非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學會在必要時有創新知識的能力,這才是學校教學的真正目的。

我們十二年國教課綱,處處充滿了杜威的影子。

不論是課堂裡或是教育政策的改革,其目的都不是在創新,是在調適。為理念調適、為目標調適、為環境變遷調適。

這幾年,全國性大考的試題,確立了跨領域情境化閱讀理解的評量方向。是因應未來公民的養成需求,也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不只侷限於零散知識的記憶背誦,在教學上,除了取材於課本,更應該與生活有更緊密的結合,在學習經驗的安排上,要讓孩子有更多實際體驗、操作,透過身體與感官產生真實理解,深刻而能夠學習遷移的教學設計。

回到我們曾經共同討論過的學生學習圖像,再去解讀課本,透過共同備課,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對話,再來反思修正,會是我們最棒的專業成長歷程。

學校存在的價值在學習。很幸運的,能夠和各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印證學習共同體的同僚性發展或Vygotsky學習先發生在個體間,而後產生在各體內的學習主張。也感謝我們一起堅實的守護、創造孩子們的學習,祝福

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教育是教人成人,不只是教人成才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107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8.01.16

各位敬愛的同仁,新年快樂:
    「你,愛你的孩子嗎?
    長期以來,我們受到一方面受到各項行政的規約評鑑,一方面經過媒體、研習,被告知好老師應該如何如何,做這做那,讓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像公務人員,或者越來越朝向刻板樣板,一定要擺脫平凡,才像一個好老師。然而這,對嗎?

    教育的初衷,是由愛出發,佛洛姆說:愛是照顧、責任、尊重和了解。一位好老師所做,不外如是:眼中看見每個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幫助每個孩子成為身心靈更健康的個體。

    總綱在基本理念開宗明義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 體驗生命意義。這是比素養導向更上位的概念,也更需要我們念茲在茲的教育思維。

    教育是由與自我、他人、世界的真實相遇、互動、對話、建立關係構築而成,兒童的學習,不只是靠著頭腦,而是要透過感覺、心思、想像力和身體來學習。《學校為何存在?》(What Are School For?)一書從對美國教育的省思告訴我們全人教育談的不是片面局部的增加、強化、機械訓練,而是重視人類整體經驗、強調意義重於資訊、透過經驗學習、強調社區與民主、抱持尊重生命有機的宇宙觀。教育的目的在滋養人類發展的潛力、肯定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鼓勵與世界互動、賦予所有公民的能力、教育在使性靈生命健康的成長。

    當我們錯解了素養或能力的意涵,而再次以增加片段、機械的知識、訓練或活動,甚至以灌輸、反覆背誦強調輸贏,就不知不覺成會為「學習超載世代」的推波助瀾手。《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一書中針對教教師的研究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他們偏好與生命息息相關的思想與行為目標、讓學生直接面對重要問題、提供充滿挑戰但氛圍友善的學習情境、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把遭遇的問題歸因為學生、關切的不只是個人在課堂教學的成功,而是懷抱對教育的認同與責任感……。

    素養導向教學淪不能為技術性程序操作,教學精進不只是教學策略的模仿與複製,請提醒自己:用心看到每位孩子,傾聽到最細微的心靈需求,與每位孩子的相遇,是我們教學生涯中最嚴正、最豐美的恩賜與天命。孩子在學習的歷程中,被看見、被尊重、被期待、被理解的感受永遠比知識的灌輸、技能的養成來的更重要。全人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展現,也是我們儒家「教人成人」的教育觀,在幫助孩子生命圓滿的歷程中,同時,也豐富了自己。感謝各位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