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學習共同體專題講座「以相互聆聽關係為基礎的對話式溝通」聽講筆記

學習共同體專題講座「以相互聆聽關係為基礎的對話式溝通」聽講筆記
研習日期:103.05.04
主講人:佐藤學、歐用生
筆記前言:
103年5月4日,雲林縣政府教育處邀請佐滕學博士蒞縣演講,於雲林縣文化處音樂廳辦理講座,現場包括教育處長官、各級學校校長、主任、教師、家長及各界人士達700多人聽講,可謂是雲林縣教育難得的盛況。
因為個人不善筆記,聽講時往往宥於聆聽或恍神而忘記動筆,是以記錄鬆散,僅以語錄呈現。
(一)關於改革
※ 學習共同體推動,曾歷經1000次以上的失敗,課堂改革非常的困難(教師、校長、教育行政單位、家長觀念固執),為有認清困難,才能夠成功。
※ 只要成功一次就夠了!
(二)傳統課堂轉為協同學習場域
※ 學校的改革唯有從內側開始,從每一間教室出發。
※ 我們的改革需要有學生的參與,每一位孩子都是學習的主人。
※ 能夠支持孩子學習的只有孩子。
(三)實踐以相互聆聽關係為基礎的對話式溝通(民主主義)
※ 思考學校如何成為「民主主義」的場所。
※ 真正的好老師是很沉靜的,思考細膩的孩子是很沉靜的。
※ 聆聽關係的構成:(杜威)民主主義是由耳朵構成的。
※ 改革是沉靜的革命,冗長的革命。(革命性思考,漸進式革新)
※ 支持學生的學校,聽到每個人的聲音。
※ 教學觀摩是參與學習。
※ 每個人在學校都是主人、都是主角,都要受到重視。
(四)保障學習權利
※ 21世紀的老師是「學習的專家」,學校也是老師成長學習的地方。
※ 教育已經進入到「質」的時代。
※ 保障每個孩子的學習,追求高品質;保障教師成長,每位老師得到支持。
※ 相信學生的學校,支持每個人成長,沒有一個孩子落單。
※ 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包含教師)
(五)願景
※ 台灣教育欠缺願景。
※ 對黑板、站講台、看課本上課,只關心考試的教育方式,已該從世界上消失(如果搭乘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150年前,看到的教室就是這個樣子)。
※ 只丟重要的球(譬喻:學校現在就像雜耍拋球人,終日手忙腳亂的應付社會上拋來的各種「球」) ※ 思考教育的未來。
(六)公共性哲學
※ 打開教室大門,和同伴共同學習,以如何學為中心(設計學習,非計畫課程)→design(積木式,逐步建構,與現況對話)(design就是省思)。
※(譬喻)教師像後宮、像巴爾幹半島小國
(七)卓越性哲學
※ 學生對覺得會的東西,就不再學習。
※ 老師不停的講,無助於學生jump。
※ 學生的程度是曲線,教學內容要兼顧共同性課題及超越性課題(類似近側發展區)。
※ 透過同伴,jump課題得以完成。
(八)活動系統
※ 推動教室中的協同學習、透過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設計,構築教師的學共同體、家長的參加學習。
(九)授課的基本技法
※ 教師的工作為「聆聽」、「串聯」與返回;新式課堂研究為「設計」與「省思」。
※ 教書不是講課,而是聆聽。
※ 串連孩子與孩子、孩子與課本、孩子的今天、昨天與明天。
※ 老師問:「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 返回課本、返回討論。
※ 不說不需要說的話、不說雜話。
※ 好老師的音量是非常低的。
※ 課前計劃愈仔細,愈看不到學生。
※ 課堂前5分鐘是學生學習慾望最高的。
(十)教師的姿態=聆聽
※ 沉穩、安靜
※ 學習像泡溫泉池(沉浸)
※ 小組學習時間由短到長
※ 最困難的是何時結束小組討論,不要讓全班等一組(等待時學生停止學習)
(十一)三種小組學習
※ 思考怎麼樣的小組學習,才能學的更好。
※ 合作學習是「互相教」的關係,會的教不會的。
※ 協同學習是互相學,不會的要向同學請教。
※ 1、2年級pair學習;3、4年級以上男女混合4人小組
(十一)互相聆聽關係形成
※ 老師成為聆聽的典範。
※ 說話小聲的孩子發言,成為我們孩子聆聽的機會。
※ Revoice,權力交還給學生。
※ 不僅聽到聲音,還要聽到樣子與關係。
(十一)結論
※ 不讓任何一位孩子落單
※ 不讓任何一位老師落單
※ 創造以協同學習為中心的課堂。
※ 以真正的學習提升學習品質。
※ 以學習的設計及省思為基礎的課堂研究。
※ 以構築同僚性為核心的學校經營。
※ 培育學習主人的學校改革。
※ 說服老師,要等待。
※ 從教室的每一個事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