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備課,備什麼? --於1050113期末校務會議



備課,備什麼?
李政勳於1050113期末校務會議
    學期末大致看完了全校孩子這學期的作文,感謝老師的用心指導,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依老師要求寫出通暢入理的文章,也看到老師用心指導的歷程及詳細的批閱。寫作是許多細緻的的學習能力的組合,是語文能力的統整表現,無法一蹴可及,需要反覆的依孩子的學習情況補足修正。
   
    當然在孩子個別因素的影響下,有的孩子作品精彩絕倫,有的孩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放下孩子的個別差異不說,就班級整體呈現出來的寫作成果,也能明顯看出部分班級較其他班級更佳,學習的更好。若分析各個表現較佳的班級,發現到在老師的教學上有幾個作法:目標清晰配合課綱、提出鷹架引導思考、結合教材讀寫合一、評量明確回饋學習,茲略述如下:

    寫作牽涉到的能力多了,不論是用字、遣詞、寫句、分段、成篇、審題……都很重要,都應該指導孩子,但當每一項都是重點,就是沒有重點國小寫作教學寫出的作文本質上都是習作(不同於創作),應當是根據教學時所強調的主要學習內容嘗試的習寫作品,老師應當讓孩子明白每篇目所強調的寫作能力目標,這些能力必須依據課程綱要在寫作部分所揭示的各學習階段能力指標。每篇作文應強調一項主要的學習重點,清楚的告訴學生這次作文:是要求句型仿寫還是組織分段、是要求審題立意還是發揮想像。師生都要清晰明白教學及學習目標,也就是所謂的「一文一重點」或「一文一得」。

    對多數孩子而言,寫作最痛苦的就是面對著一大張白紙,想到了老師要求的三段四段總分總(或啟承轉合),實在不知從何下筆。前面提過了,寫作是語文的綜合能力的展現,對於初學的人來說,須透過一步步的引導、分部的熟練,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因此,老師提供適當的鷹架協助,並逐步引導其思想開展是必要的。在這次檢閱裡,看到了分別有不同的班級使用到學習單、概念構圖、曼陀羅圖及透過共同討論、分段大意書寫、寫草稿等方式協助學生逐步從無到有、從紛亂到有序,開展思路,鋪排材料。

    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作等各項能力間是相互連結的,閱讀與寫作應緊密相連,而國語課文常常就是極佳的寫作範本。利用課文可以進行仿寫、改寫、延伸寫作、詰問作者、擷取局部等。這學期作文中,看到五年級進行〈智救養馬人〉以第一人稱改寫故事、三年級以〈聽神木說話〉進行仿寫創作,都有學生很精彩的表現。若是能夠進行讀寫合一的教學,學生在閱讀的理解將更形深入,寫作時也會有所本,更加充實。

    批閱作文是寫作教學裡重要的一環,教師批閱時應針對所強調的教學目標予以建議及評分。針對作文所下的「評語」,是以協助孩子寫出更好的文章為目的,評價式、聊天式的用語都應少用。批閱作文也是最個別化評量,老師審酌學生的「近側發展區」給予合理期待及目標,明確提出孩子可以更好的地方,並請孩子依此修正,再回饋到孩子進一步的學習。若老師批閱後學生沒有接著修改或補足,是非常可惜的事。

    上面分別談到目標、方法、教材、評量四項是我們應完整構思的內容,共同都指涉到一項重要的教學核心工作--備課」。這不只單是指語文領域寫作教學的備課內容,數學、自然、健體、藝文、社會……等各領域無不如此。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田立君教授《以案說理有效備課需要什麼》(2015)書中提到備課的內容包含教學目標設計、學情分析、研讀教材、教學過程設計、教具學具的設計與準備、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課程資源的開發、預設與生成等,依他提出的主張,全面的備課工作就是備課綱、備目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評量

    課程綱要中的能力指標,是我們在擬定教學目標時的重要依據。課程綱要至少提供了我們各細部能力的循序發展脈絡,也明白揭示各學年階段學生應達成的能力目標,所以老師在備課綱時要縱向看,看孩子的能力成長;也要橫向看,看孩子的能力擴充及轉變。至少在心中要有個底,認知孩子能力發展的整體觀,形成學習的一張地圖。

   當心中對課綱有整體性的掌握後,接著要針對每個學習單元甚至是每節課訂定學習目標,以寫作課來說即每篇作文教學我們希望孩子能學習到的具體目標,這樣的學習目標在狀況允許下,最好能夠共同準備,學年或社群大家一起討論,規劃出整學期或整學年的學習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孩子的先備知識經驗,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所以對孩子認知情意技能的分析,是我們在備課時不容忽略的工作。備學生包括理解班級整體孩子現階段身心發展及過往的學習經驗,也要加上對個別孩子學習情形的掌握。從對孩子的理解,設計切合的教學。

    教材是發展學習能力的載體,也是我們進行教學時師生依循的文本或素材。目前因受限於篇幅限制,我們使用的課文大多偏向於輕薄短小,但學習的內容不應因課文少而空洞,所以必須要從有限的篇幅中分析出學生可學習、應學習的內容,找出最核心的概念及概念組織,反覆閱讀教材是教師應有的作為,並透過共同討論,站在學習者的立場從新思考應當如何學習

    分析、理解教材後,教師的專業在設計教學活動,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性質的教材,找出最妥適的教學方法。不必要移植模仿,不必要標新立異,以對學生學習負責的態度,進行教學。當然,當進學習共同體強調的聆聽對話、協同學習、伸展跳躍、主動學習等要素及十二年國教課程核心主動、互助、共好是我們設計課程時可以置入的重要理念。

    最後,在備課時應當將評量一併納入我們的教學準備中,思索要評量哪些知識概念及技能,要如何確知學生的學習情形,要給予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回饋,要如何針對評量情形幫助孩子再學習。

    用心的備課是成功課堂的基礎,沒有用心的備課,觀課議課也將指是流於形式。方今無論任何的教育改革,真正的關鍵都在課堂。2015年天下雜誌教育專刊裡,花了許多篇幅報導為迎接十二年國教,國高中端透過社群進行共同備課的案例,啟示了我們,備課不是一個人的事,而需要一群人,共同備課可以讓備課更深更廣。教師學期的開始不是在開學日,應該是在前一學期的最後一天,因為,有效的教學始於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