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相互學習的學習—記2014新北市學習共同體研討會觀課雜記




2014.12.27於新北市秀山國小

    台灣教育在各式「翻轉」的理念下,百花齊放,實踐創新,串聯分享,已經蔚為風潮,成為新一波教育改革的契機。身為教師學習的促進者,期待自己及同仁能夠同步教學改革腳步上,以促使孩子有效的學習。於是是以萬分感恩並期許自我策勵心情參加新北市辦理在秀山國小針對全國教師的公開授課及專題演講。

    在秀山國小學生樂團迎賓表演後,林文生校長簡單的介紹四個課堂公開觀課的場地、授課者及觀課主持人,共分為國語文、社會、生活課程及自然與生活科技四個領域的公開敎課。

    國語文領域是由新北市輔導團內思賢國小魏勝賢老師擔任教學,教授四下南一版〈麵包裡的銀幣〉,六節課的教學設計是依「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的步驟來深化鋪陳:從「概覽課文之理解監控」、課文深究之理解提問、以心智圖進行形式深究、以關鍵問題進行主題探索,最後以主題寫作練習為統整學習。

    公開授課的是第三節次:「課文深究之理解與提問(二)」第三、四層次探究理解及歸納比較訊息。
 
    魏老師在這堂公開課前,已經入班上了前兩節,對於這一般學生先建立了初步的認識及關係。

    這學步驟上是以統問統答進行訊息提取(複習前一堂)連結已學習之舊經驗,接著以自學或兩人互學討論方式進行閱讀推論探究文本,最後帶入反思體驗,以自身經驗及想法與文本對話。整節課在教師的提問中推進及串連,符合探究的本意。

    學習共同體教學觀課的重點不在老師教得多精采,而是學生。這班四年級的孩子,有三位特殊生,當然,也有成績低落的孩子,與普遍的班級相同。孩子們在老師請他們兩兩討論時,進行輕聲的細語對話,可以看到他們,一邊聆聽對方推論的主張,一邊認真的從課文中找尋支持的理由或證據,反覆的,輕聲的沉浸在學習中。在老師點名回答時,回答者,輕聲的告訴老師答案,全班同學則聆聽發表並與自己的答案對照,有的人會因此改變自己原有的答案,當然也有人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學生們依序思考課文中:「伊娃」、「麵包師傅」、「伊娃媽媽」三位角色行為背後的原因,找尋在文章中可以利用的線索。兩人依組,互相協助,但也要完成個人的看法及理由。整節課堂在熱絡但寧靜的氣氛中進行,每一位孩子都受到同伴的支持及接納,在一種「相信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緊接著的議課也很精采,由師鐸校長吳順火主持。主持人謹慎的控制著發言順序,自己的話並不多。再授課者報告自己的課程設計及教學進行的理念後,觀課者依序依事前分配觀看的小組,說明孩子上課的學習情形,我們可以聽到對孩子表情、反應、互動的細膩描述,讓我們更清晰這堂課孩子們學習的真實狀況。原班導師也向觀課者說明學生平日學習狀況,以作為觀察這堂課的背景參照。難得的是前板橋市莒光國小校長鄭端容校長也參與議課,提出了教科書應反思課文「語文」本質,有些課文語文重點不足,接著談到今日授課者魏老師內容深究引導至學生的反思及學習共同體中學生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相遇。(詳見觀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