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崙背國小10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校務會議校長報告

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10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校務會議校長報告106.06.28
各位敬愛的同仁:學期將盡,感恩辛勞!

  今年三月親子天下翻譯出版了一本名為《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的書,這書名,正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教育追求的目標。在這本書裡,作者以美國的經驗,指出弱勢家庭孩子在學習及生命面臨的困境,以平均來看他們不論在學業表現上或畢業後的發展與中產家庭的孩子相比較都有差距,已見到階級複製階級的現象。但作者同時也強調,在學業成就之外,恆毅力、熱情、自我覺察、自制等非認知能力,是促使孩子自我超越的根本,可以成就孩子的未來。而發展孩子非認知能力的途徑不是教導,是環境。

    這樣的見解告訴我們二件事:學校教育有一項使命,就是幫助孩子成功,尤其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其二是學校教育應同時照顧到孩子的認知能力與非認知的能力,為孩子成功奠下基礎。

    不可諱言的,在強調學力檢測、減C、補救教學等政策下,我自己常會急著以提升孩子學科成績為校務的重心之一。不知覺的忘記了恆毅力、熱情、自我覺察、自制等非認知能力是孩子邁向成功的根本。

    然而不論是我們學校「開啟孩子的幸福能力」的教育願景、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其實都是在全人教育的思維脈絡下讓孩子達到「能學」、「會學」與「樂學」。而我認為:能學-靠鷹架;會學-靠策略;樂學-靠環境。這三者是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的事。

    非認知能力不是靠教導而來,除了情境體驗,真實學習外,支持性的環境非常重要,不論是在友善校園的氛圍、相互學習合作的課堂。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以愛為核心,能夠傾聽對話的校園環境。這裡所謂的「愛」,我想要借用佛洛姆(Erich Fromm)的主張,愛包涵四種元素:關懷責任尊重了解這也應該是我們對待孩子、對待彼此的態度。

    要達到幫助每個孩子成功的目標,差異化教學還是不可少的。面對孩子的個別差異、不同的學習風格、不同的學習動機,要發展學生學習的不同內容(content)、不同管道(process)及不同產出(product)是很難達成的目標。在我入班教學的這段日子裡,這也是我覺得最困難的挑戰。不過我相信:如果可以逐步建立自學的動機,讓孩子學會自學的方法,加上班級內建立起互學的氣氛,相互聆聽的習慣,讓課堂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有助於實現差異化教學理想的。


    在下一個學年,我們即將迎接閱讀教育訪視及校務評鑑,我們將以平常心,做該做的事,雖然勢必叨擾到各位同仁,但我們將在以影響學生學習最小的範圍內去面對,與各位共同努力。祝福各位,暑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