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共享共想共響共饗

喜歡邀請優質的講師辦理校內的研習。
接連邀請陳麗雲老師到校演講兩場,都聽到了校內老師持續的討論:「○○老師,那天陳老師講的:從課文長作文,你要怎麼敎?」
「三篇連續類似的作文,要怎麼去引導學生寫出不一樣的東西?」
更棒的是,有老師來找我:「校長,聽完了這一場研習,我發現我不會敎了,拿起課本,心裡一直想,我要敎什麼?」…這不正是困而後之不足,困而後學的好現象嗎?
在校內辦理,同事們一起聽講,一起學習了。有領會,可以交互分享;有疑惑,可以彼此討論。當校內同仁的話題漸漸出現了:課怎麼設計?學年怎麼合作?「○○○,你這樣的用法不錯喔!」等的討論時,我知道,透過群體的力量,老師正在成長了。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看到自己不夠好,才能追求更好

一篇四年級國語閱讀測驗考題,引發了社會偌大的風波與紛擾,是本校始料未及的,對各界相關憂心、指導,學校都虛心聆聽、接受。 對縣長的憂心關懷、議員的指正建議,學校從正面的角度解讀,確實點出了老師命題不夠周延。
持平而論,這次從選文到考題,命題老師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楊茂秀教授大作〈雞招待客人〉文本本身沒有問題,是否佳作互見仁智,但若用於引導討論,或許更佳。又老師所出三個題目:試卷考題要測驗此篇是什麼文體?脫光光是什麼修辭法?這個在閱讀理解層次,皆屬最基本的提取訊息,也沒有推論或理解評鑑之意義。對於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幫助有限。
古人強調聞過則喜之修養,我個人自認境界不夠,但是這次外界因這個題目的討論,確實讓我不斷的省思:一份不夠好的題目,如何讓它更好。
要讓自己更進步,應省思到:這次的爭議,焦點不是縣長、議員、文章作者,而是在教師專業。
感謝每一位賜教關心的朋友!讓我們看到自己不夠好,雖然歷程有些難過,但這是我們追求更好的出發點。接下來的,我會陪著老師們從命題、評量、教學的精進一起向教師專業到路邁進。感謝大家!